但實際上,兩條平行線在無窮遠處可能是相交的,不過我們永遠到不了無窮遠,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
物理學教授羅伯派克(Robert Park)曾經列舉了七個分辨偽科學的方法,還蠻實用的,列舉如下: 發現者將研究結果直接訴諸媒體。發現者提出的科學效應總是非常不易測得。
」其實假如花了錢沒效果那就算了,但是很可能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豈不是更糟。」但是當媒體要報導時,只能像閃光燈一閃,只記載下剎那片段,沒有前因,沒有附帶條件,所以一定是不周全甚至有問題的,更何況我們或許永遠沒辦法知道那則新聞被報導的背後動機,或者提供素材的那個研究是那個機構或廠商贊助,是如何設計研究方法,如何選擇研究樣本……? 因此,我的答案是,永遠不要相信單一的研究,單一的報導。所以,這些文章的創作者根本不管內容正確與否,反而要愈誇張,讓人愈害怕或愈驚奇,才會吸引人看並且分享給親朋好友。發現者提出的證據不合乎科學程序在俄羅斯之行幾周後,克內澤維奇被看見在與科索沃接壤邊境,佩戴著瓦格納的標誌與邊境警察發生緊張對峙。
俄羅斯從未轟炸過我們,俄羅斯沒有從塞爾維亞手中奪走科索沃。塞爾維亞,還有俄羅斯的主要盟友白羅斯,是僅有的兩個沒有對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實施制裁的歐洲國家。俄羅斯的「二次感染」,至少使用7種不同的語言,而「垃圾訊息偽裝」主要以中文、英文撰寫,少量使用像是泰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德文、芬蘭與,甚至是拉丁語和威爾士語。
執行者經常在未做任何更動的前提下,直接開始使用帳號,導致他們看起來很奇怪發文者通常都會先在小型的平台發佈內容,再以「超連結」的方式,分項至較大型的平台。其他的平台,像是奈及利亞的論壇Nairaland、印尼最大的論壇Kaskus、中國的南洋財經論壇,以及澳洲的墨爾本華人論壇(Melbournechinese)等,都有發現相關的活動跡象。Meta全球威脅情報事務主管尼莫告訴《紐約時報》,有些貼文充滿嚴重的拼寫錯誤或糟糕文法,甚至「答非所問」。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Meta也曾發現,中國在美國期中選舉前,冒充保守派人士發布貼文,宣揚支持槍枝權利和反對墮胎,試圖干涉美國政治。
執行者經常在未做任何更動的前提下,直接開始使用帳號,導致他們看起來很奇怪。「Covid-19源自美國」的消息,他們設計研究報告以佐證,並在YouTube上發布影片來宣傳「研究」。垃圾訊息偽裝的4個運作法則 1. 統一管理分散在各平台的帳戶 Meta發現,有許多假帳號群分散在中國各地,推測這些假帳號背後可能有一個「共用辦公室」。而在像是Pinterest、Pivix、ArtStation等藝術或插圖為主的社群平台上,「垃圾訊息偽裝」會張貼上百張漫畫。
首先,兩者都是跨平台的活動。Meta指出,如此一來,相同的文章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中反覆出現數百次,以一種「噴灑」的模式防止文章被「永久刪除」。最後,中、俄兩國的影響行動都進行了非常精心設計的「洗白」。Facebook與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昨(29)日發表的透明度報告指出,他們已經刪除或移除將近9000個,被中國用來進行「垃圾訊息行動」的帳號。
《衛報》和《Forbes》也指出,中國的影響行動,很有可能是由多個中國的黨國機構執行,例如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中央委宣傳部,有時候也會與中國的私人企業合作。Meta全球威脅情報事務主管尼莫(Ben Nimmo)說:「這是我們有史以來,針對單一網路進行的最大規打擊行動。
報告分析,這些帳號群有一個清楚的輪班模式,配合北京時間在上午、下午、傍晚活動,並且有固定的午休和晚餐時間。因此,他們很難觸及或是吸引人們的注意。
俄羅斯的「二次感染」,至少使用7種不同的語言,而「垃圾訊息偽裝」主要以中文、英文撰寫,少量使用像是泰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德文、芬蘭與,甚至是拉丁語和威爾士語。並以貼文嵌入研究報告和影片,在小型論壇貼文,最終經由大型平台再次轉發。4. 高聲量、低觸及的虛假同溫層 由於「垃圾訊息偽裝」利用假帳號轉發假帳號貼文、假帳號留言相關貼文,打造出「虛假的同溫層」,讓文章看似具有極高討論度和聲量,但卻難以觸及「真實的」使用者。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再者,他們都使用不常見的語言撰寫內文。此外,貼文內容往往是以「我」或「我們」為主的敘事,並轉發到各個社群平台中。
據統計,Meta一共移除7704個帳戶、954個Facebook頁面、15個Facebook群組和15個Instagram帳戶。《紐約時報》報導,雖然Meta已著手移除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帳號,但是在其他社群平台中,中國的假帳號仍然活躍。
」 中國假訊息特徵:說中國的好話 Meta在2019年開始的研究中,稱中國的假訊息影響行動為「垃圾訊息偽裝」(Spamoflouage)。這項行動是針對台灣、美國、澳洲、英國、日本等國家,透過Facebook、Instagram、X(舊稱為Twitter)、YouTube、TikTok、Reddit、Pinterest和Medium等至少50個社群平台,散佈如垃圾郵件一般的貼文。
不過,報告也說到,這類型的貼文往往以聳動的標題出現,因此有較高機率受到平台的審查。Meta分析,行動所使用的帳號大多是向越南、孟加拉、巴西等國家購入,有些帳號加入「垃圾訊息偽裝」行動前,曾張貼手機殼、服裝等無關的貼文。
在美國知識問答網站Quora中,這些假帳號會以親中評論,回覆與主題無關的問題。新聞來源 Meta closes nearly 9,000 Facebook and Instagram accounts linked to Chinese ‘Spamouflage foreign influence campaign(The Guardian) Meta Removes Over 7,500 Facebook Accounts Linked To Chinese Influence Campaign(Forbes) Metas ‘Biggest Single Takedown Removes Chinese Influence Campaign(The New York Times) Facebook cracks down on global disinformation campaign linked to law enforcement in China(The Verge) Adversarial Threat Report, Second Quarter(Meta) 延伸閱讀 歐盟發表首份「外國資訊操弄干擾威脅」報告:中俄聯手威脅大,台灣經驗值得參考 2023台灣網路報告:TikTok為台灣第三大社群平台,半數民眾難以識別陰謀論 歐盟《數位服務法》5大規範正式上路,Meta、Google、TikTok如何因應新一波科技監管? 生成式AI快速產出內容真假難辨,缺乏查核機制恐助長新一代內容農場 AI產生謠言量大且難以分辨,猶如為中共提供一項方便的武器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Meta報告指出,假帳號群的發文時間有一定的規律|Photo Credit: 截自Meta Adversarial Threat Report 報告也發現,有些帳戶即使相隔數百公里,但卻使用同一個代理伺服器(proxy internet infrastructure),通常是設置在美國,試圖掩蓋他們的來源位置。Meta認為,發文的帳戶是受到中央辦公室的指派,負責張貼特定貼文。
此外,「垃圾訊息偽裝」有時會使用非常不主流的論壇,經常是一些影響力極低或從未使用過的論壇,像是英國學生論壇(the student room)而且,你沒把父母還給孩子,但處遇大概也只是補破網而已。
」 我不想用太負面的字眼形容,但顯然他是完全不理解這個議題。家暴是因為沒辦法修裡蔡英文、陳建仁? 楊前署長講:「還有我們現在家暴越來越多,有沒有人知道我們去年被家暴有多少人?我們台灣去年有12萬人被家暴。
這幾乎是世界性的,人類在面對現代文明與家庭結構變遷導致風險因子增加,保護因子減少,精神疾病盛行率越來越高,甚至有可能會在未來壓垮醫療與其他社會系統。個人這段時間對於這類議題談不少,青少年的自傷自傷議題,絕對需要跨部會整合,從中央去督導核實。
把暴力事件合理化,絕對不是什麼正確的做法。2022、2023這兩年更形嚴峻。近期,精神科醫師群組才在談家暴處遇資源的嚴重不足,楊前署長,其實你也擔了一部分的責任要負啊。」 這些相關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數據,幾乎全世界各國先進國家都是如此,個人接受多次媒體訪問也提過。
目前的家暴樣態相當多元,除了婚暴兒虐,其他如LGBT的親密關係暴力、精神疾病或藥物酒精成癮導致的家庭暴力所在多有,特別是後者,以個人執行鑑定經驗,這幾年幾乎都佔至少三分之一。文:李俊宏(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 首先,楊前署長提到的:「台灣2015年(馬英九執政最後一年),青少年自殺、自殘的有多少人?2014年(楊又改口)有1000人。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我跟郭董說,楊大概從來沒有哪一天站在身心健康的第一線,其任內要說提高多少精神醫療資源,看其對於健保言論就知道,幾句話就暴露其對這些議題的不熟悉,你要請他擬定政策,是嫌票多,個人尊重就是了,祝你玩得開心。
韓國有三成的學生想死,自殺率、自傷率一樣節節高升。但要談因果關係,過激的言論搞不好要負擔的責任還多些。